云南网讯(记者 王海龙)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向阳研究组与李德铢、杨永平研究组合作,通过低浓度一氧化碳处理来提高种子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该研究结果已被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领域主流期刊Free Radical Biology &Medicine 在线发表。同时,该研究得到中科院“百人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自然界的种子根据保藏特性大体可分为正常型种子与顽拗型种子两种。正常型种子一般可以耐受低温与干燥处理后长期低温保存,而顽拗型种子一般不能耐受低温或干燥处理。如何有效提高顽拗型种子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是当前种子低温保存的一个难点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向阳研究组与李德铢、杨永平研究组合作,利用顽拗型木奶果种子为材料,通过低浓度一氧化碳处理来提高木奶果种子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该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诱导了木奶果胚尖的一氧化碳积累,并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一氧化氮一方面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来减弱低温诱导的活性氧自由基对种子活力的损伤;另一方面一氧化氮也激活了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减轻了低温诱导的活性氮自由基的损伤。
一氧化碳是一类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但近几年研究表明:极低浓度的一氧化碳也有很多意料之外的生理学功能。比如一氧化碳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释放,调控记忆行为与气味反应;一氧化碳的舒张血管与心脏保护效应也被证实;一氧化碳在人体免疫、生殖、消化、肝脏及肾脏等系统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在植物生理方面,一氧化碳处理可以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的过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