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受赤霉病影响200亩小麦或减产近一半
2012-06-04  浏览:322

没受灾的麦穗因未完全成熟而泛着绿意,受灾的麦穗干瘪死亡

看到受灾的麦子,村支书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儿

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15505430155热线讯 眼下鲁北大地到了小麦收获的季节,粮农们本应该高兴地做着收获前的准备工作。可是惠民县大年陈镇刘景新村的粮农们却为小麦成长晚期才发现的灾害而犯愁。

麦穗“枯死”为哪般?

近日,刘景新村村民为保证今年小麦的收成,赶忙完成了麦田的最后一次灌溉。浇水过程中,细心的村民发现田里的小麦竟出现了异样。部分小麦植株虽然泛青,但长成的麦穗出现沧枯。刨去芒皮,里面的麦粒出现干瘪,明显小于饱满的麦粒。因往年没出现过这种情况,村民们没有救治措施和经验。

“是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人为原因,还是土壤、水分、温度等自然条件原因,或者是有病菌侵害呢?我们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就更不知道怎么防治了!”5月31日,村民们致电本报求助,希望通过媒体的帮助找到受灾的原因。

受灾面积达200多亩

6月1日上午,记者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合远的带领下,来到了受灾麦田。走进麦丛,刘合远顺手采过了几株受灾的小麦,跟正常的小麦做了对比。“这种灾害不同于往常遇到的集中受灾,是穿插分布在田里的。没受灾的麦穗因未完全成熟而泛着绿意,受灾植株的麦穗干瘪死亡。”

“您估计会影响产量吗?”记者问。
 

刘合远说,“还有两周左右就收割了,能不影响产量吗?估计今年减产会将近一半。我四处看了看,不仅我们村的麦田受了灾,其它村子的麦田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接过刘合远手中的受灾麦株,记者来到了惠民县大年陈镇政府,想通过植物保护部门的帮助得知小麦受灾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镇没有与植物保护相关的部门,同时建议记者去“农业公司”询问。

小麦受灾是赤霉病所致

随后,记者来到惠民县农业局植保站。植保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灾小麦是赤霉病所致。这种病害,是小麦在开花期遭遇阴雨天气而产生的,等粮农能看出病害的症状已经没有了明显可行的补救措施。鲁北地区,小麦开花期大部分是干旱季节,因此往年受此灾害的小麦并不多见。

同时,工作人员介绍,受灾病粒率超过总数的4%,不建议人类食用。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很容易引起病害流行,主要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导致小穗枯黄。

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层,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一般会造成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同时,感病麦粒中含有多种毒素,人畜食用后可引起呕吐、发热等中毒症状,给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防治小麦赤霉病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100克/亩或40%多酮可湿性粉剂80克/亩,兑水50-60公斤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洒,喷药后下雨则在雨后补喷。同时,凡预计小麦病粒率达到4%以上的麦田,小麦收获前应及时剪除病穗,带到田外集中销毁,以防止对人畜造成危害。

(记者 希彤 国锋 亚楠)

下一篇:化肥“乱穿衣” 忽悠庄稼人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