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整顿规范我市种子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工作,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检打联动、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加大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经营销售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种子市场经营秩序和农民合法权益。
一、种子市场执法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去冬今春以来,我市把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当作首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年初,市农牧局制定下发了《玉门市2012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玉门市2012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农牧、公安、工商、质监、农技、种子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行动计划,明确分工职责,考实责任措施,形成高效运转、相互配合的农资打假工作机制,保障了春季种子打假护农行动取得明显的成效。
2、强化措施,规范程序,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今年以来,我市对种子管理工作始终保持高态势,市农牧局、市种子管理站将工作关口前移,任务重心下沉,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对农作物种子经营的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品种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保证检查工作不留盲点和死角。一是注重实效开展市场检查。自1月份开始,市种子管理站组织执法人员,先后7次深入到全市11个乡镇和2个农垦团场,重点检查种子质量、种子标签、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档案、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委托经营管理、销售散种子行为,共检查种子经营企业和门店415个(次),发放市场检查告知书106份,在市场执法检查中,查处无证经营食葵种子商店1个,没收食葵种子8.6公斤;查封散包装无标签标注红花种子308公斤、散包装酒单3号玉米种子25公斤,责令就地转商处理;没收劣质油葵种子6公斤、散装食葵种子16.5公斤。二是加大种子质量监督抽检力度。今年,共抽检种子样品192份,代表种子数量46.50万公斤,品种有洋葱、食葵、油葵、小麦、玉米、棉花、孜然、茴香、黑瓜籽、食用瓜、蔬菜等11个种类,品种抽检覆盖率达100%以上,种子样品合格率达96.9%。对抽检不合格种子及时作出了处理意见,并指定专人抓好整改落实。三是依法加强主要农作物种子委托经营管理。在种子市场检查过程中,市种子管理站将主要农作物种子委托经营作为重点进行严管,严格按照《甘肃省农作物种子委托经营备案细则》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对被委托经营的主要农作物种子委托手续严格审查,及时登记备案。截止目前,全市有59家种子经营门店进行主要农作物种子委托经营,全部依法办理委托经营手续并在我站进行了登记备案。四是开展种子基地生产秩序专项整治。2月份,市农牧局印发了《关于对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进行申请和认定的通知》,安排部署开展种子生产基地秩序专项治理和制种基地认定工作,根据乡、村逐级申报,市种子管理站组织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乡村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对申请符合条件的24个村全部依法颁发了《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认定证书》,并进行了登记备案。同时组织专人通过逐乡、逐村进行调查,对在我市辖区内进行农作物种子生产的27家企业的所有证照和相关资质进行详细查验,对19家符合种子生产条件的企业进行了登记备案,对8家不符合种子生产条件的企业责令清退出了生产基地。今年,为了增强社会监督透明度,市农牧局在玉门电视台利用一周时间集中播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管理的公告》,市种子管理站将《2012年度我市具有种子生产许可证企业》、《2012年度在我市登记备案的市外种子生产企业》及《2012年我市认定的种子生产基地(村)》名单在《玉门电视台》、《玉门农业信息网》等相关媒体上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监督。
3、加强矛盾纠纷排查,着力解决农户投诉案件。我市高度重视涉种投诉案件,市种子管理站建立了种子案件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信箱或电话,指定专人对举报投诉案件认真接访,做好登记受理,及时查处。对因种子质量引发的农户上访事件,市农牧局、市种子管理站迅速反应,妥善处置,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开展群众民意调查、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及时掌握民心动态,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争取将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今年1—4月份共受理举报投诉案件10起,调处10起,办结率100%。
4、广泛宣传,增强共识,营造全社会打假护农的良好氛围。为使《种子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我站继续采取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手机短信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户开展了法律法规宣传和科学选购农作物种子相关知识的普及活动,上半年共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2万份,发送手机短信4.0万条,出动宣传车辆10车次。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在各乡镇主要的农资经营集中区悬挂宣传横幅23幅,在《玉门电视台》发布关于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监管公告2期,受益群众达8万多人(次)。通过强有力的广泛宣传,有效扩大了种子法律法规学习覆盖面,切实提高了广大种子生产者、经营者的依法生产、合法经营的自律意识和使用者科学用种及识假辨劣能力,营造了依法治种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经营企业(门店)经营档案不完善。个别种子经营企业(门点)未按规定制作和保存经营档案,经营档案记载内容不详实、不规范。
2、仍然存在未试(审)先推现象。个别企业(门店)经营的少数品种虽经审定但未在本地进行试验示范就盲目推广;个别经营门店提供的种子质检报告内容标注不清,种子检验报告上面不能反映种子批号,从而很难判定所销售的种子质量。
3、农户不重视新技术的运用。部分农户不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和新技术的认真学习,甚至忽视农作物种子包装袋上有关种植时间、深度、适应区域、生育期等基本种植特点,仅凭传统种植经验进行耕作,从而导致非种子质量矛盾纠纷频发。
4、部分乡村不重视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个别乡村干部对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的认识不够,不重视基地认定工作,在申报基地认定时,不严格把关,情况不明、区域不清、数据不准。个别村民委员会没有真正发挥统一组织、协调和实施的作用,放任自流,由个别农户随意引进无证生产企业,造成干群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村组之间矛盾频发,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部分制种企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乱承诺、互相争夺生产基地、不严格履行合同、诚信意识差。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继续抓好种子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法律和科技知识的宣传力度,重点围绕品种介绍、种子质量识别、种植合同的签订等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普及识假辨假和科学运用农技知识,切实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继续规范市场主体,严格市场准入,不断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加大市场执法力度,规范种子经营秩序,重点查处未试先推、无证经营的不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维护我市的种子市场秩序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3、进一步加强种子生产管理。加强对农作物种子生产监管和服务,进一步明确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及时协调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生产企业准入,加强农户与企业对接和信息交流,促进全市种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玉门市扎实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
2012-05-19 浏览: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