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何杰慧 李志文) “廖主任,你的父本寄插完了吧,母本浸种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报告李站长,我承包的35亩制种田父本已全部寄插完毕,母本也快浸种了。”既是村主任又是制种大户的廖存芬一边给秧田排水口堵石头,一边俏皮地回答。这是4月12日下午发生在资兴市制种基地—蓼江镇牌楼下村的一幕。
资兴市的杂交稻制种曾经享有盛名,至今还保持着杂交种稻制种单产世界最高水平记录,后因种种原因,该市制种面积急剧下降,最低时全市制种面积不足3000亩,为发挥该市在杂交稻种制种方面的固有优势,恢复制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
2011年,资兴市政府出台了《资兴市杂交稻制种基地管理办法》,确定了蓼江、七里、彭市、何家山等几个制种基地,该市杂交稻种制种开始走上规范化管理和良性发展之路。受资兴市政府扶持政策的鼓舞,隆平高科、湖南金源种业等种子公司纷纷加大了在资兴的扩面力度,技术员聘请尽量实现本土化,种子收购价格也是逐年水涨船高,2012年平均达到了11.6元/公斤,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制种积极性。
资兴市农业局种子站不断加大杂交稻制种宣传力度,加强技术培训,今年已开展杂交稻制种技术培训活动20期次,培训制种农户2000人次,尤其注重对杂交稻种制种大户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发挥他们的典型带动作用。
据悉,通过资兴市政府政策带动、公司提价鼓动及市农业局种子站的宣传发动和培训促动,今年该市已落实杂交稻种制种面积11200亩,较去年翻了一倍,仅七里镇高坡村一个村就达到1600亩。“面积落实好后,下一步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平均单产突破200公斤”。站在制种大户胡荣国的田头,看着长势喜人的父本苗,李站长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