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通讯员史雪荣报道)“农民种地最怕的就是买着假种子,种到地里不发芽,把人害苦了。今年不一样,买的种子都有‘户口’,出啥问题有地方说理去,买得放心。”笔者在福海县一家农资经营店遇到农民史建国时,他正在购买在种子管理站留样上“户口”玉米种子,开始新一年的春耕备耕。
史建国说的种子“户口”实际是福海县农业局种子管理站为保障农资质量实行的种子留样备查制度。从今年3月开始,福海县农业执法大队要求全县种子批发企业、经营店的种子都要在种子管理站备案,经营店与农户之间在销售、出售打瓜、食葵、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种子时取少量实物留样封存,经营户与种子管理部门双方各保存一份。
农作物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农民一年的收成,假劣种子导致农民减产、绝收。史建国告诉记者,他就深受假劣种子之害,4年前他花2000块钱买的假种子,种在田里连芽都没发出来,无奈之下只能重新买种子,整理田地再种一遍。“花了双份钱,费了双倍力,由于错过了农时,那年的收成还是不如往年。”他说,种子出现问题说都说不清,找商家索赔又没有证据,只能“哑巴吃黄连”。
福海县农业局农业执法大队队长赵斌说,实行种子留样后,一旦农民购买的种子出现质量问题,通过留样程序就可以查到种子生产、销售的来龙去脉,并为技术检测提供证据,让问题种子有据可查。
留样室里,笔者看到了传说中的种子“户口本”——留样袋。储存柜里整齐排列的一个个牛皮纸袋上,标注着样品名称、生产单位、购买人姓名、购买时间等,纸袋封口处还压边写着留样人和保管人的名字。
“我们当着农户的面加盖种子管理站的公章后贴胶带封存,防止商家擅自打开包装或随意调换留样种子。”福海县种子管理站站长陈莉说。
据了解,今年在福海县全面推广这项制度,目前福海县70余家农资经营店储备打瓜、食葵、玉米、小麦等种子都上了“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