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洪海 报道组 纪正鸿
3月19日发自丽水莲都区
“我这也没有种子的消息,刚和种子公司通过电话。”今天上午,阴雨绵绵,高溪乡种粮大户叶丽荣,正在屋檐下焦急地打着电话。
今年50岁的叶丽荣,种植水稻20余年,有160亩单季晚稻,在附近也算是种粮大户。离晚稻播种不到两个月,化肥等农资都已备齐,种子,却仅有10斤。
“不是缺种子,而是缺良种。”叶丽荣拿出一包“籼粳杂交中稻甬优15号”,1公斤这样的种子售价100元左右,和普通的种子价格相差无几。
这包让叶丽荣朝思暮想的种子,必有其过人之处。老叶他们去年种下了新种子,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比普通种子亩产高出近200公斤,而且种出的水稻抗倒伏能力强,特别适合机械收割。
“我们算了一笔账,用上新种子,每亩水稻收入至少增加400元。”叶丽荣说,年前他就已经在联系种子的事情,各级种子经销商那里都没货,后来老叶因为自己种粮大户的身份,勉强分到了10斤种子。
这10斤种子,让老叶万分珍惜。他已经盘算好了,要采用人工插秧的办法播种,这样种子能节省一些。“人工插秧每亩需种子1斤,插秧机需种子1.3斤左右。人工插秧,每亩人工费在120元至150元之间,算一下,还是人工合算一点。”仅有的10斤种子,老叶要让他们“颗粒归田”。
不仅是甬优15号,之前的甬优9号等好种子也紧缺。对这种情况,之前做过种子培育的老叶有自己的分析。现在的优良品种注重专利保护,并受种子基地不稳定、技术、气候等因素制约,产量有限。由于品质优良、增收明显,导致农民抢购,现在“一种难求”也在情理之中。
“实在买不到,到时候只能用普通种子了。”话虽这样说,但老叶仍然心有不甘。
“我们附近几位种粮大户,需要1000斤种子,1000斤种子,增加收入超过40万元。可我们全部加起来,只有不到100斤种子。”老叶最近正和种粮大户们联系,准备去杭州再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