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充分挖掘玉米生产潜力,确保玉米增产增收,现根据本地的生产实际,提出玉米生产指导意见如下:
一、选用适宜品种
在国家全面实施玉米良种补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和我市气候特点,我市推荐的主导品种:饲食型以农乐988、苏玉20、苏玉22等为主,鲜食玉米以“沪玉糯3号”、“沪玉糯1号”、“中糯2号”等为主。尽量选购包衣处理的种子,能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禁止使用含有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的杀虫剂进行种子处理的品种。
二、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春玉米可适期早播,针对甜、糯玉米发芽率偏低,尤其是早春播种的,3月中、下旬应用塑料大棚、简易拱棚和塑盘穴育乳苗等育苗方法,能提高发芽率,4月上旬在日均气温稳定在10℃后可进行移栽、破膜及露地直播。夏玉米要推迟播种期至6月中旬,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避免麦、油收割后直接播种)。秋玉米的最迟播种期是7月20日左右,鲜食玉米的播种期可适当推迟至8月5日左右。
三、精量播种,合理密植
对种子进行精选,剔出霉变、损伤粒,将选好的种子连晒2-3天,以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播种量应控制在2.5-3公斤/亩,根据品种特性进行酌情增减。播种深度3-5厘米,等行距种植的行距为60厘米左右,大小行种植的大行距为80-90厘米,小行距为30-40厘米。典型高产经验表明,耐密型品种密度可在5000株/亩以上,大穗型品种密度可在4000-4500株/亩左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并及早间苗定苗。缺苗时可在同行或相邻行就近留双株,若缺苗太多则应及早补苗。一般3叶期间苗,5-6片可见叶时定苗。为提高群体整齐度,应去除弱苗、病苗、虫苗,留壮苗、匀苗、齐苗。
四、加强肥水管理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
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喇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结合,并配合喷洒壮穗灵增加玉米千粒重。底肥要施足,这是基础,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钾肥5.5公斤做底肥。在底肥、种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条件较差,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可在玉米展开叶9~10叶期,进行追肥,亩追尿素25公斤左右,深追15厘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种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块,亩追尿素15-20公斤左右。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方法一是前边追肥,后边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结合;二是用刨坑,深追15厘米以上;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在抽穗-灌浆期,亩用0.25公斤磷酸二氢钾和0.5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防秃尖、缺粒,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五、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实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农药的使用应符合无公害要求。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用都尔乳油对水进行喷雾封闭。虫害主要是苗期的蚜虫和灰飞虱,用辛硫磷或吡虫啉乳油喷雾防治,注意喷治周边杂草,可达到治虫防病的作用。玉米螟在小喇叭口期(第9-10片叶展开),用1.5%辛硫磷颗粒剂0.25kg,掺细沙7.5kg,混匀后撒入心叶(1.5-2g/株),或亩用18%的杀虫双300毫升对水40公斤全株喷雾。有条件的地方,当田间百株卵块达3-4块时释放毛虫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幼虫。也可以在玉米螟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六、适时晚收
继续大力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即根据籽粒灌浆进程及籽粒乳线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晚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资源,保证籽粒充分灌浆和成熟,充分发挥品种潜力,增加籽粒产量并提高籽粒品质。一般情况下,当籽粒基部黑色层出现,乳线基本消失时即可收获。
七、落实抗灾应变措施
一是开挖好田间一套沟,内外三沟相通,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二是抢扶理,对小喇叭口期前出现倒伏的玉米要及时扶理,并浅培土地,以促根下扎。三是受涝后肥料流失严重的要及时补施恢复肥以氮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