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农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根据农业部和我省2012年执法年活动方案的安排,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检打联动、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源头治理,下沉监管重心,严厉打击品种假冒侵权行为,有效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努力确保良种供应安全。近期,南充市农牧业局抽调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种子检验人员分赴各县(市、区)种子市场对正在销售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进行包装标识、备案登记、进销台帐检查,对品种的销售价格进行了调查,对部分品种进行了抽样检测。各县(市、区)农牧业局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拉网式的市场监管。
一、种子供应充足,价格趋于平稳
南充常年需杂交水稻220余万公斤,今年可供杂交水稻种子250余万公斤,需杂交玉米200余万公斤,今年可供杂交玉米种子230余万公斤,充足有余。杂交水稻零售价格一般在35-45元/公斤(个别紧缺专营品种零售价格突破50元/公斤),杂交玉米零售价格在15-22元/公斤,趋于平稳。
二、种子质量提高,下柜召回制度完善
为了降低劣质种子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我们实行“企业主动报检、管理部门抽检、不合格种子责令下柜召回”制度。第一,市内包装企业的种子在加工前主动做一次检测,合格后再加工,加工过程中每个批次取一次样进行检测,随时掌握每个批次的种子质量情况,在仓库实行100%的抽检;第二,种子代(经)销单位购进种子后,主动送样复检或者由管理站、质检站种子检验员上门对不同批次的种子抽样进行检验,复检率达到85%以上,并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才能销售。去冬今春,全市已经检验1060个批次“两杂”种子样品(其中:市级检验482个批次样品),水分不合格种子样品18个,发芽率不合格种子样品7个,合格率达到97.6%,较2011年提高1.2%。第三,对于质量不合格种子,发出《检验结果单》,并重新抽样进行检测,再不合格的种子通知销售商下柜,要求包装单位召回劣质种子。第四,针对销售的品种多乱杂的现象,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拟对抽检的水稻品种112个、玉米品种124个及各地送来的36个样品集中进行纯度和真实性鉴定,并对部分品种进行DNA检测,届时将邀请专家在田间对各品种进行鉴别。
三、上下联动,加强市场监管
一是上下联动,检打结合,规范市场秩序。近期,市县两级出动宣传车100余次,印发宣传资料40000余份,对种子经营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和技术培训3500余人次,在南充电视台、县(市、区)电视台、南充日报、南充新闻网、南充农业信息网、南充种子信息网宣传报道市场监管活动20余次,出动种子执法、管理、质检人员2000余人次对包装标识不符合要求的品种进行了取样登记,对未审定的品种进行了登记保存等的取证待查,对未备案的经营单位(或个人)完善了手续,对进销台帐不规范的经营者实行了教育并下发《限期整改书》。我们还将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横向联系,事后跟踪,形成对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的围歼之势,对涉嫌违法品种实行下柜召回,情节严重的锁定证据,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二是发挥协会行业自律规章,辅助市场监管。当前,各地种子协会紧紧围绕“技术协作、自我管理、共同维权、互惠互盈、共谋发展”这个宗旨,制定了协会章程和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工作,按照协会具体任务,由协会组织会员单位进行法律法规宣传、种子业务知识培训、协助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公平竞争,相互监督,及时举报各种违法违章行为。
三是完善消费警示机制。在市场监管的同时,开展田间纯度和品种真实性鉴定,继续做好品种展示和推介,及时向广大农民发布警示信息,提醒农民购买种子时注意选择鉴别。(南充市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