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种子田里长出了新房新车
2011-11-21  浏览:154

  “你家共卖出‘新两优’种子37309斤,每斤7块4角9,合计27.98万元。你算一下账,看看错不错。”11月6日一早,绵绵秋雨中,建湖县庆丰镇种子站会计徐宝新来到该镇朱港村村民吴凤权家,与他家结算今年的杂交稻制种购销账目。

  42岁的吴凤权搞杂交稻制种已有5年时间,算起今年收成,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今年共长制种田90亩,平均亩产412斤,田底子(流转费)800元,夏季麦收的钱充抵了肥料、人工等成本1000元,年净赚在20万左右。

  当着大家的面,把账目认真地核对了两遍后,吴凤权开心地接过了县农商行支票。“今年的确是个丰收年,赚来的钱可以买一辆中档轿车。”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建湖庆丰镇从事制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董徐村王舍生产队试种35亩杂交稻制种。“当时亩产只有120斤,但在整个盐城都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董徐村书记徐吉为回忆道,“长制种,效益相对较稳,而且可观。那35亩地就成了我们镇发展制种产业的试验田。”

  据庆丰镇种子站站长张义旺回忆,从董徐村开始,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庆丰镇制种渐成气候,全镇20个村,长制种的村占60%以上,特别是1993年到了一个高峰期,全镇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伴随着制种业的发展,也培育出了很多长制种的农民土专家。

  但问题也逐渐显露。一方面,当时制种都是一家一户,零星分散,授粉杂而不纯,种子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当时种子产出来,没有与种子公司固定合作,农民欠收没保障,丰收没效益;再者,少数农民诚信观念不强,掺杂使假时有发生。所以,一哄而上之后,庆丰杂交稻种子信誉扫地,种子产业一度陷入了困境。

  “突破口在规模化标准化。这几年我们与大公司合作,他们的技术员常年驻在我们这里。”在庆丰镇种子站,张义旺告诉记者,“自2005年以来,镇种子站已与安徽荃银、湖南隆平等6家大型种业公司签订协议,所有农民全是订单种植,丰欠不论,每亩保底2000元,农民长制种有了‘铁底’作保障!”

  杂交稻制种生产要求非常高,500米范围内不能有异花品种水稻。40岁的严立军是湖南隆平高科种业公司派驻庆丰的专职技术员,他对记者说,“自从来庆丰后,我发现庆丰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农民在连片种植中尝到了甜头,种植积极性空前提高,效益也越来越高。”

  “正常年景,每亩地制种产量在400斤左右,按每斤卖七块半计算,亩收益在3000元左右。今年我们董徐村换了新两优6号等新品种,平均每亩地能收450多斤稻种,与长普通水稻相比,增收账你一算就出来了!”徐吉为跟记者说。

  长制种奔小康在庆丰镇已经蔚然成风。目前,全镇已经形成朱港、中陈、吉庄等多个制种专业村,种植“两系”、“三系”杂交水稻制种2万余亩。以黄金富、杨建华等村干部及其他种植大户为代表的400多名农民,还先后在南通、淮安、连云港等省内其他六市承包田地8万余亩种植杂交稻制种。庆丰的“种子之乡”称号重新实至名归。

  朱港村村书记黄金富告诉记者,朱港村共700多户,靠长制种在南京、盐城等城市买房买车的已有500多户。村民嵇大金原本负债累累,2003年在黄金富的带领下开始长种子,不但买了代步轿车,还在城里买了新房。

  粮食安全首先应该是种子的安全。今年4月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看到这份文件,已有15年不搞种子田的西陈村负责人陈心银下定决心:“搞制种的内部、外部条件都已成熟,明年,我们就调出2000亩土地长制种!”

  本报通讯员杨锡浪周凤祥

  本报记者耿 联

下一篇:“闽架豆”种子今日出舱 将落户惠安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