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收季节,然而,兴宾区良江镇东岸村的近百户村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全村280亩晚稻几近绝收。昨日上午,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东岸村的田边,远远望去,一大片黄灿灿的稻田煞是喜人,可走近一看,却发现成片的稻穗大多干瘪且呈灰白状,用手指掰开谷粒,里面空空如也。
四五分田仅收3斤谷子
村民蒙广多告诉记者,东岸村共有90户村民,从今年7月份开始统一选用一种名叫“荆楚优201”的稻种。育秧、插田后,起初禾苗长势非常好。禾苗进入分叶期时,蒙广多到田里察看禾苗长势状况时发现,旁边几户人家种植的晚稻一整块禾苗都病怏怏地呈矮缩状,就连自家的也有一部分出现了相同的情况。这让蒙广多吃惊不已,第二天,他赶紧带着一株病苗样品到来宾“寻医”。
在市区的一家农资店,工作人员告诉蒙广多,这些禾苗患上了“黄叶矮缩病”,且会传染。在该农资店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他买了一箱药回去,按照比例配合叶面肥,对受病的禾苗进行喷洒,几天之后,受病的禾苗开始转好。其他村民从蒙广多处得知这个病会传染,由于担心自家的禾苗受感染,也纷纷买了一些药回去喷洒预防。之后,眼看大伙的禾苗长势都很正常,蒙广多悬着的心也逐渐放下。可正当村民们盼望着水稻抽穗后有个好收成时,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
“抽穗半个月之后,我去田里就发现成片的水稻全部发白!”发现这一问题的仍是村民蒙广多。他说,那日,田里的稻穗几乎都是干瘪状,有一拉没一拉的,似乎还未长饱满就已经被风干。蒙广多还指着一块曾经患过黄叶矮缩病的水稻告诉记者,这是最严重的,只见那块稻田里稻穗都是轻飘飘地直指向天,偶尔有一小挂稻穗独自弯垂着。“这块四五分田最多就只能收3斤谷子”,蒙广多指着眼前的稻田说。
村民蒙志芳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收割了一亩,只得2包谷子,按一包谷子80斤左右计算一亩只收了160斤。按照以往,正常情况下,每亩都能收700斤谷子,如今却减产近80%。
村民怀疑稻种有问题
据记者了解,东岸村村民都有冬种的习惯,而村民们也有意识地统一种植同一品种,同种同收。今年冬种前,蒙广多和几名村民在来宾一家种子店挑选品种。按照种植时间短、品种好、抗病强要求,最后他们相中了种植时间为105天的“荆楚优201”。“我们村有几个人在去年晚稻种植时也是选用了这个品种,收成不错”,蒙广多说。
该村要统一种植同一品种,兴宾区良江镇种子推广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得知后,主动联系来宾“荆楚优201”品种的经销商,为该村拉来了所需的稻种。只是种了一辈子的庄稼,每一季都这么播种、管理、养护,再加上村里的水利条件优良,每一季都喜获丰收,到今年的这一季,晚稻为何会发生绝收的情况,大伙怎么也想不明白。
“可能是种子有质量问题”,事到如今,村民们纷纷做起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其中最为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就是“种子带病带菌”。
“种子推广站、乡镇府找过了、兴宾区农业局也找过了,但是好多天过去了都没动静。”
推广站疑是“稻颈瘟”
所致随后,记者也联系上了兴宾区良江镇种子推广站的陆站长。陆站长表示他已于一周前到东岸村的田间看过,“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可能是患水稻稻颈瘟。”据陆站长介绍,“稻颈瘟”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特别是在环境湿度较大的环境下,水稻极易患上这种“传染”病。
“荆楚优201”的经销商曾先生也肯定地表示“种子没有问题”,他解释说,该品种推广已经多年,这几年在来宾推广,仅仅今年就卖了一万斤左右的种子,农民用后反馈都挺不错。至于东岸村村民“种子质量问题”的质疑,曾先生说,这两天将有兴宾区种子站和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到东岸村田头进行调查,具体是种子带病还是种植过程中染病有待调查诊断。他还表示,若真是种子质量问题,他将会联系公司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赔偿。
最后,记者联系了兴宾区种子站,该站江站长告诉记者,他第二天上午将带领调查组到东岸村田间调查,具体情况如何在实地调查后方能最后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