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我国专家建议把太空育种纳入载人航天及空间站计划
2011-09-08  浏览:157

    中新社北京9月7日电 (记者孙自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7日建议,要把航天工程育种纳入载人航天及空间站计划,协调利用好中国空间搭载试验机会,为空间诱变机理和航天工程育种研究提供一个长期的科学试验平台。

  中国“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当天在北京开坛,戚发轫做主题报告时作上述表示。他说,在“十二五”期间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发射多艘载人飞船、多艘货运飞船和多个空间实验室,尤其是中国空间站的建立,可为中国航天工程育种提供稳定、长期、高效的空间试验平台和有利保障条件,为中国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化的快速、稳固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这位资深航天专家介绍说,1987年至今,中国共进行包括“实践8号”种子卫星在内共22次、1200多个品种的航天工程育种搭载试验。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有70多个太空育种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200多个品系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拥有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和地面空间环境模拟技术的独特优势,积累有20余年航天工程育种科研及产业化的实践经验和成果。目前,在北京建立空间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并在北京通州、甘肃天水与张掖、海南文昌等地建立航天工程育种选育、制种及种植推广基地,还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种类型的航天育种种植推广基地100多个,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近2000万亩。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并与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几乎同时开始航天工程育种研究。戚发轫称,“这是中国比较有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领域之一,随着中国空间实验室、货运飞船和空间站计划的实施,我们完全有机会、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航天工程育种又称太空育种,它是集航天技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系统创新工程,其利用返回式航天器,通过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对植物、微生物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科研人员再从中筛选出需要的变异品种。太空育种较传统育种的最大优势是缩短育种时间,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造出大批优质种质资源,对缓解农作物优质种源贫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完)

下一篇:甘肃酒泉:小种子创出大产业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